創業之後才知道的 3 條潛規則:首先,你要有兩份營運計畫……
本文摘自《創業的100條潛規則:行家才知道,從發想、籌畫、募資到變現,矽谷成功訣竅一次到齊》一書,藍迪・高米沙, 簡圖恩・李埃傑斯曼著,本事出版社出版。
兩份營運計畫:一個執行,一個夢想
創業者似乎以為,對投資者或其他利益關係人說明時,必須拿出一份扎實的財務規畫。
這只對了一半。理想狀況是,你要準備兩份不同的財務規畫。
第一份是你們自信能夠達成的執行計畫,鑑於此時所知或所能預見,信心度達九成。這份計畫決定公司的支出。可以把它想成是由下而上,你們要做的就是衝出上面的數字。既然它是執行計畫,可行性就要高,費用應該都能確實預測。
第二份就沒那麼確定,信心度也許五成,夢想中的成長極富野心,但只要更努力,加上一點運氣,依然有望實現。那些目前未知、難以預期之事,也將為你最終的經營策略定調。這個計畫由上而下,你得實現的是底部,它並非幻想。當一些無法主宰的好事發生時,你憑著努力即可達成。有野心的目標設定適用這種計畫,例如績效薪酬。
你必須區分這兩者,並闡明成功要素,才不會在夢想計畫上一擲千金。
舉例來說,管理團隊常宣稱儘管未達到營收或毛利率目標,但已達成僱用目標。這下子問題可大了,因為那表示現金流入不足,營運成本又增加,無異對公司造成雙重打擊。又或者他們預算達成卻招募不足,這代表別處支出過多,一旦人員補滿,勢必超出預算。
先做好執行計畫,至於夢想計畫則等達成重要里程碑後,再添加柴火。步步為營,只在階段性目標達成時,才逐步增加費用。
身為草創公司,這些計畫必須每 90 天更新一次,有效進行滾動式預測,而非年度計畫。那表示每隔九十天就要重新預測之後的四季。新創事業的狀況演變得太快,年度計畫緩不濟急,不夠精確,前一季數字很快就過時了。
這不是要你把營運及預測守則丟出窗外,而是隨著未來逐步清晰,每 90 天就做一次事實檢測,此一滾動式預測可不能當作沒達到業績的藉口。緊盯你的年度營運計畫(十二個月計畫)、每季預測更新、實際成果。各項之間的誤差能點出重要資訊,讓你明白營運假設與經營實況藏有什麼問題。每項更動都要完整記錄,要有事實根據。採用這樣的程序,就不會在達不到業績時,擬出太樂觀、認為成本必然下降的預測。保持樂觀,但要冷靜。
雖說預測新創事業的未來有點像是看手相,但你仍要做出至少三年的營運計畫。這不是說此時這種預測會可靠,但它會驅使你深思此時需多少資金,未來才可能實現夢想。經常有新創事業太晚才發現,積極訂下的營收與毛利率無法達成,是因為去年沒事先為今年的目標僱人或購入設備。這種情況太多了。
一線生機:策略性轉型
發生危機時,有見識的投資者期待看到一個理性、能把資金效能發揮到極致的計畫。你必須能夠回答投資者,你有辦法以充滿魅力、能夠永續的生意,堅定地帶領團隊破繭而出。你必須備妥方案,證明決心,而非只是懇求他們寬容,一邊祈禱風暴趕快過去。就像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所言:「能幹的管理團隊對付惡名昭彰的企業時,通常是後者占上風。」生意搖搖欲墜,純粹是單一事件加上運氣不好?還是因為商業模式不對,以及計畫毫不可行?這兩種情況南轅北轍,需要全然不同的手法應對。
如果你的生意依然令人信服,只是得進行策略大轉型,恐怕也得重新調整資本,接受降低很多的估值。藉由過橋貸款(bridge loan)或內部人輪(insider round,現有投資者吐出更多錢,而沒有新的投資者來認可價格)以維持較高估值,恐怕一點也說不過去;設立錯誤的獎勵機制與融資架構,也只是讓最終的重新調整(realignment)變得更複雜。
看似矛盾,但轉型可以是一大契機:倦怠的投資者可以選擇收手,賣掉股份,新投資者則獲得注資支持公司新策略的機會。別把這種情況視為挫敗,它不過是你必須破解的另一道謎題,以便為公司與關係人打造新的價值。
你的目標是獲得成功,而非清償。假如董事們眼看情勢不妙便想走人,或投資者想跟公司撇清關係,讓他們離開是最佳的選擇。好的新投資者理解,資金起伏自會驅離疲倦的投資客,而某人的出手點,正好是其他投資者的購買良機。
儘管轉型在所難免,卻不能老是以這招魚躍接球來挽救營運。太常轉型的公司會讓投資者與員工暈眩,磨損關係人的支持力道。
因消化不良而失敗的新創事業比餓死的多
募資太多時,可能形同詛咒。現金滿溢的初期新創公司容易失去專注,狂妄自大。
警告:你也許認為自己不會如此……但一定會。
新創事業有點像金魚:要是餵太多,他們會吃到撐死。儘管資金分配的古典理論宣稱,投資者會等到資訊更充足時,再慢慢增加對某家新創事業的投資,但實際上,他們往往樂於提供太多錢,尤其市場過熱時。競爭、目標稀少,加上羊群效應(herd behavior),在在驅使投資者奔往相同的標的。
理想上,投資者應在新創事業逐步降低風險之際,分階段徐徐注資。當你的表現給他們更多信心,他們得以依此調節投資額度;有限資源也迫使你的團隊在市場壓力的驅策下快速修正。
我們認識的一家新創公司,最近就浪費了整整一年與幾千萬美金,在顧客不經濟(non-economic,顧客願意支付的價格,永遠不及公司獲取他們的成本)的情況下擴大規模,原因就是出於龐大募資使他們盲目地追求成長,置現實於不顧。而它絕非特例。
太多資金會允許你無視於市場反應,尤其是負面反應;即便情況明顯惡化,你仍不知據實調整。再者,隨計畫膨脹而浪費的每分錢、每秒鐘,都會傷害內部資金報酬率,即便公司還未立即滅頂。記住:策略也許會隨著錢多錢少而改變,你卻不能因為有更多錢而拋棄原則。讓每一塊錢徹底發揮它的效用,每天如此,貫徹始終。
★ 成功祕訣不在大事,而是圈內人才知道的重要小事
這些創業家也曾遭遇挫折,在初期與你同樣迷惘,然而他們都挺了過來!
新創要學的事很多,本書確保你能記牢關鍵規則。
不妨將本書視為教戰手冊,讓你一窺風險創投家及董事們的思緒,
找出更理想的合作之道。幫助你加速領悟,減少幾道傷疤。
- 草創時期如何蹲好馬步?
- 正確挑選投資人
- 理想募資
- 打造及管理高效能的董事會
- 實現變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