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每天都能寫出一篇貼文?── 維持「日更」的 5 個內容技巧
本文作者 Jemmy Ko,《JKL SEO》公司創辦人、首席搜尋優化師。精通 SEO 與內容行銷,也提供免費學習資源。感謝授權刊登。
我以前會在臉書上亂發文。
不是說「講不當言論」這種行為,而是「發文頻率超亂」。
有時我每天寫 3 篇,有時候就放著好幾個禮拜都不更新。
內容也很隨興,想到就 po,想不到就亂 po。
半年前,有一則留言我記得超清楚。他說:「兩週沒更新耶,強勢回歸。」
哇靠!原來「亂發」還是會吸引人「認真追」你的內容。
後來我懂了,這就是社群、內容行銷的運作邏輯。
「日更」就是會有觸及,就是會帶來信任。
每天發文聽起來很難,但其實有策略。

以下就是維持每天更新的 5 個技巧。
1. 竊盜知識
把別人先發表的知識,偷過來自己用。
「傑出的藝術家:抄襲;頂級藝術大師:偷竊。我都盜取別人的創意,沒在怕的」—— 史蒂夫 · 賈伯斯
太陽下沒有新鮮事,所有知識都是重複過的。
但你不能明目張膽的複製貼上,這可能會吃上罰則。
你得用自己的話講、標註知識來源。
(你看,我現在就在用這招)
但如果你的讀者看繁體中文,太好了,你有無限的「搬運套利」空間。
找英文「推特」還有簡體中文「微博」的高品質創作者。
把這些頂級專家的知識「進口」、運過來。
你會發現,這些公開查得到的消息,竟然一大堆人想看你整理:
- 比特幣價格波動
- 關於 AI 的最新消息
- 百萬博主、千萬博主的寫作經營技巧
我看過很多創作者,透過這樣的「搬運」,人數從零,幾個月內就成長到 2,000 追蹤、4,000 追蹤⋯⋯甚至創出品牌。
再深入研究,其實大媒體也在做一樣的事。
- 演算法更新
- 馬斯克的奇葩發言
- 新產品發表會
搬運和彙整這些已經有的知識,對讀者有價值嗎?
有,「知識整理」的價值很高。
雖然它的距離就只是「英翻中、簡轉繁」,但會「自己去看」的人,真的不多。

2. 分享經驗
如果你對 100% 的搬運感到「不屑」,我懂。
畢竟你是「創作者」,又不是搬運工。
那麼,請你加入「自己的經驗值」。這東西就是 100% 的原創、是 AI 寫不出來的高價值產物。
但別只記流水帳,而是分享和知識有關、專屬於你自己的經驗。
例如「內容行銷」是我的專業知識,那我經營寫作「遇到的事」就是我自己的經驗。
把兩個結合在一起,看你想要用多少 % 的比例:
- 搬運「專家的」內容行銷知識:60%
- 結合「自己的」寫作經驗:40%
這是我的「常用配方」。
3. 紀錄,不創作
知名的社群行銷專家 Gary Vee 有個很「洗腦」的經營策略,就是:每天發 7–25 則內容。
神經病!
大家都知道這很有效,但怎麼可能做到?
答案是:「紀錄,而不創作。」(Document, don’t create.)
Gary 說:打開你的手機,紀錄你在路上看到的事物,分享你學到的知識,發表你當下的看法。
這樣紀錄,其實也是「創作」的形式。
重點是它比你「知道要做」、「準備做」、「想做」都還要強千百倍。

4. 說說你學到的事
只靠經營個人社群,不打廣告,而且沒請員工,就能年賺超過一億的 Justin Welsh 說:「每天出現,講一則你學到的東西,就好了」
Show up.
你只要「出現」就對了啦。
每天到社群上,談談一些你正在研究的主題,就行了。
看到的人自然會明白:「不錯喔,你對這領域有研究。」
學習 → 紀錄 → 分享
這樣就贏了。

5. 關鍵字
到 Google 上面輸入 “Google Trends”。
這是搜尋引擎的免費工具,幫你整理出每天熱搜的「關鍵字」有哪些。
你會知道最即時的「熱門話題」是什麼。
每天找出一個你有興趣的熱搜關鍵字,就不用擔心沒話題可以講了。
日更的強大
每天發佈內容,就算你只是單純「刷存在感」,都會對長期表現有超大的助益。
我自從日更之後,得到這些好處:
- 不到半年,追蹤人數從 1~2 千成長到 7~8 千
- 演算法觸及率增加
- 日更後,貼文互動數比日更前高好幾倍
- 以前要主動找客戶,現在客戶會自己來詢問
- 就算「沒賣」的服務,也有好幾個人「想買」,(有沒有線上課程?有沒有賣社群行銷?)⋯⋯
我「每天更新」得到的經驗,和歐美社群專家分享的知識都很相符。
日更是很有用的,你也試試。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