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帶旺東南亞市場 越南展現吸金潛力

東南亞地區陸陸續續誕生可列入獨角獸名單(市值預估10億美元以上)的新創公司!Grab、SEA、GoTo(由 GO-JEK 和 Tokopedia 合併)這 3 強企業的強大秘訣是什麼?為何全世界的大企業、主權財富基金紛紛湧入呢?

以金融科技蓬勃發展的東南亞市場作為背景

在東南亞,金融科技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某種程度上成為全球趨勢的先鋒,持續孕育其誕生並促進其蓬勃發展。

就如同第 1 到 3 章所述, GrabGojek 以及 Sea 作為東南亞成長引擎之一,都非常重視電子錢包等的金融服務,並在各個國家提供P2P 網路借貸(不透過金融機構,個體戶間直接進行金錢借貸),及售後付款的交易模式等服務的新創企業越來越多,日本售後付款的服務市場最近非常夯的議題則是 Paypal 用約三千億日元收購 Paidy

金融科技產業還提供投顧信託、保險相關商品等多面向的金融服務,其中更有以比特幣廣而為人知的加密資產及其衍生出的眾多相關交易所,而加密資產也因洗錢防制等觀點被強制的控管著。

東南亞在金融科技發展的狀況,在排除掉新加坡及馬來西亞之外的國家,基本上金融機關的服務並未擴及至個人服務,大部分的個體戶的金融需求並未被滿足,根據世界銀行二○一七年的調查,在東南亞各國十五歲以上的個人帳戶持有率,印尼為 48%、菲律賓為 34%、柬埔寨及緬甸則僅有約兩成,也就是說上述國家十五歲以上的個人帳戶持有率都沒有過半,不過調查中也僅有日本及新加坡等國持有率接近100%。

可是就算是個人帳戶持有率如此低迷的東南亞各國,都因為經濟成長而促成了各式各樣的物品、服務交易的開始,而這樣的金融科技需求,該如何去滿足也是業界最受矚目的課題,這其中潛藏著巨大的挑戰與無限可能的商業機會。

舉例來說,想要買稍微貴一點的東西的時候,在日本通常會使用信用卡進行付款,並且也有由家電量販企業與保險公司合作所提供的分期付款服務,而若是購置家與汽車等的時候,也能夠藉由銀行等企業提供貸款的服務。

在日本,金融機構提供上述服務根本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直至最近就連大手銀行都提供不需要帳戶管理費、讓任何人都可以輕鬆開戶的服務,只不過在東南亞為了避免呆帳的風險,對於沒有穩定收入的人是不允許開設銀行帳戶的。

從帳戶持有率低的情形來看,傳統的金融機構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並不是一個平易近人的服務。而如何提供全民可近的金融服務,也就牽涉到所謂普惠金融的這一社會議題,金融科技公司正如同一線曙光努力的嘗試照亮這一不平等的黑暗。

金融科技公司就像是沒有分行的銀行一樣,透過智慧型手機,不管是誰都能夠簡單的透過電話號碼申請開設金融帳號,使用者也因而快速增長。就如同阿里巴巴集團的金融服務公司螞蟻金服在中國市場擴展一般,對於過去因為沒有銀行帳戶以及不曾有過任何金融交易等而無法取得金融借款的人們,都能夠透過使用 AI 提供信用貸款借出資金。取代傳統與銀行帳戶連結的信用卡模式,由透過智慧型手機APP 交易的售後付款成為主流,在印尼市場被民眾廣泛使用。

東南亞一家企業用智能手機APP 試驗了相當於住宅擔保貸款的金融服務。在金融服務不發達的東南亞新興國家,正致力於在金融革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促進越南經濟快速成長的良好商業環境

而在東南亞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接續著新加坡、印尼之後,越南吸引最多關注。二○二一年十二月瑞穗金融集團旗下的瑞穗銀行發布,購入於越南經營交易服務及 MoMo 網路購物平台的 M Services7.5%股權,而後根據 CB Insights 的報導, M Services 的市場估值達到超過二二億美元。

越南市場上,不只 M Services 這一企業,連同軟銀願景基金投資的 VN Pay 的子公司 VNLife 都與 Grab 進行一定程度的戰略合作,以金融科技為主要服務的科技公司正相繼的成長茁壯。

而其中特別有提到的是 MoMo 購物,作為以商品交易為主軸提供生活中任何一個所需服務的超級APP 地位是非常穩固的,根據瑞穗金融集團所發表的公開資訊所示, MoMo 購物在越南數位化交易市場的示佔率超過五成。

越南近幾年就算是與東南亞眾多國家相比也是呈現著極高的經濟成長率。越南雖然在二○○七年被分類在國民所得毛額是一千美元以下的低所得國家,直至二○二○年已經上升至兩千六美元,與中所得國家定義的三千美元相去不遠。

一般來說,當國家到達中所得國家的水平,中產階級的生活也會跟著變得富裕、並擴大其市場消費,進而增加外食及旅行等的有別於基本生活所需的花費。而越南市場急速擴展的時期,正好遇上世界數位化的浪潮,隨之也加速了越南金融科技的開花結果。

根據 Google 的調查,預估越南的網路經濟市場規模,二○三○年將會成長為二○二一年的十一倍達到二二○○億美元,也是東南亞主要國家中市場擴大速度最快的國家,而越南政府也將金融科技視為國家發展首要目標持續招募資金的投入。

本文摘自《東南亞獨角獸大商機:世界經濟版塊大洗牌!放眼全球最具潛能的新創發展地,各方投資湧入的關鍵吸金力》,中野貴司、鈴木淳著,高寶書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