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獺少女YT頻道破百萬訂閱!執行長謝綸:有大方向後仍須追求卓越,否則只會平庸消逝
本文作者謝綸,電獺集團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感謝授權刊登。
2023 年 7 月 6 日,就這麼巧又在 7月6日,12 年前的這一天是我們第一次成立公司的日子,那個時候叫做「昂圖」,有兩個算有點名氣的產品:dochi 鬥雞網、flyingV群眾募資平台。12年後,我們的 Side Project 「電獺少女-女孩的科技日常」、這個品牌旗下的 YouTube 頻道總算破了一個很大的門檻:百萬訂閱。
我還記得剛成立不久,光 2000 人訂閱我們就拍了一隻感謝影片,一開始想做 YouTube 內容幾乎無人看好, 2014年的當下沒有任何品牌會願意購買影音內容,也幾乎沒有「網紅」這個用語,我們自己的用語是「職人偶像」,搞笑的是那時候不只是想要做電獺少女,我還想做鄉民晚報的影音內容、甚至去找了how哥,想要簽他下來做迷因創意內容,我們其實在 2016、2017 年有試拍過幾集,就跟現在的 Dcard Video 調性差不多。但由於資源不夠,最終我們還是集中在「電獺少女」這個品牌。
以前很常對內上課,上課的內容揉合了以前我修媒體視製課程的想法,總歸來說有幾個思考:
- 差異化的內容
- 分眾的觀眾(不是做給所有的人看的內容)
- 有限制的框架中做創意,這是大部分的人做內容一開始會誤以為的想像——以為資源越多、成品越精緻越好——其實限制越多,才能發揮真正的資源調度,做出真正有效的創意,我甚至覺得創作者要自己拘束資源來做創意
- 把自己視為一個媒體品牌,而不是單純的內容創作者,在這個思維下去想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 穩定的產出,持續往規模化製作的方向前進
- One function, one button. 每一次做出典範就要寫 SOP 化
- 持續累積在同一個向量中的作品,流效比比流量本身重要
初期我的大方向是這七個思考,但從自己的角度來說,並沒有發揮到非常極致,我在領導上的能力也是一磚一瓦起來的,如果沒有過往的少女主管們協助,很難真的貫徹。
過程中,有些同事或是夥伴會覺得我的要求太高,但事後回想起來,大方向有了還是得盡可能的去追求卓越,不然就只能平庸的消逝;說起來好像略負面,但即使如此,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們依然做好了、做對了很多事。
我自己覺得電獺的成長模板,因為幾乎沒有歷經爆紅,就是穩定的累積,但即使是我們也都遇到團隊中的來來去去,其他網紅團隊有遇到的爭執、矛盾、痛苦,我們可能一項也沒有少遇過,但我們依然肩負著對於 IP 品牌的建立、對軟性科技內容及硬派深度科技內容的平衡去做了不少嘗試。事實上,當關注的點在內容,觀眾會沈默的回頭支持。
眾所皆知,自媒體與 YouTube 頻道的營運策略時常伴隨隨著平台政策改變,且蛋塔效應發生的頻繁,這個時候其實是很值得思考下一步自媒體產業的發展。
必須承認,我自己其實算是稍微吝嗇分享內化過的知識與踩過的地雷的類型(笑,就是我常常話卡在腦中,想的比講得多),導致有時候跟同業在討論的時候,甚至偶被認為完全沒有在思考如何營運這件事。但無論在規模化、提高利潤、穩定的經營、未來的趨勢、科技的應用,我自己過去 3908 天、頻道取得百萬訂閱的這一天為止,我沒有任何一天停止思考的。
過去跟中國、日本、韓國、甚至是美國的頭部創作者交流,獲取了不少的心得,但也或多或少對電獺在做的事情有時候會有一點冒牌者心理,夾雜在有些自信又有點質疑自己、質疑策略的情況下,反覆對自己論證,如此矛盾。
破百萬之後,也跟一些傳統媒體的前輩們交流過經驗,慢慢地發現自己其實腦中的脈絡有越來越能明晰,我發現媒體在營運上分成隨著時代改變的載體、節奏、與營收方式,還有不太會隨時在改變的品質、創意共識及團隊經營等等。得要拆開來深究每個環節,才能找到符合現狀的道路。
舉例來說,以前媒體應該要中立、不帶貨、不將評論任意投放廣告,維持評價的權威度,但在資訊透通度越來越普及的狀態下,權威度有時候反而建築在感性層面上,質性與量化並存,而合作也建立在這共識上。
或許下次有機會可以跟系統化的聊聊經驗吧。當然,熱烈的歡迎跟現在總算是百萬訂閱的電獺少女合作吧,無論是大小品牌,我們的團隊都會很認真的、還有經驗的跟著各位一起共創好的內容,請聯繫 girls@aotter.net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