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報告|韓國食品零售 5 大趨勢:偏好加熱食品,有錢人也愛逛 49 元商店

麥肯錫發布「2023韓國食品零售調查」(The state of grocery retail 2023),指出韓國的食品零售將有五大趨勢,包含飲食習慣偏向便捷、實體店仍有商機、老年人對電商接受意願提高、永續理念成為消費考量、高端與平價市場皆有成長等趨勢。

報告指出,在過去五年,韓國的零售食品業變化劇烈,獨居者數量增加了,老年人口對網上消費的意願提高,影響了實體門市與電商的業績成長。疫情同時帶動了民眾對於電商的接受度,提升了民眾對於便利超商的喜好程度。在未來,將會有五大趨勢影響著韓國零售業的發展。

趨勢一|飲食習慣:韓國人想要更方便的選擇

調查指出,韓國人越來越傾向外出用餐,或使用更便捷的食品,而不是自己下廚。在 2021 年的調查顯示,45%的消費者偏好加熱食品(高於全球平均34%),另有 41% 的消費者習慣點外送食品(高於全球平均24%)。

為了追求便捷性,韓國的「家庭取代餐」(Home Meal Replacement,HMR)市場(類似加熱食品、即食品),在 2022 年達到約5萬億韓元(43億美元),這個數字是五年前的兩倍,許多新創公司和大型飲食公司,正積極投入到這個爆發的市場中,百貨公司和熱門餐廳,也相繼開發自己的取代餐產品。

趨勢二|實體店:零售店與倉儲批發同時成長

韓國的零售店(超市、賣場)密度在亞洲佔比最高,高達86%。便利超商的收入從 2010 年的 58 億美元增長到 2021 年的 247 億美元,超過了超市和賣場。店鋪總數在 2021 年增至 49,300 多家,相當於每 1,049 人就有一家便利店。

類似好市多的「倉儲批發量販賣場」也繼續擴大,高收入消費者和大型家庭喜歡定期光顧,但小型企業主則是最大的購買者。因此,傳統零售商(如在韓國非常普遍的 E-Mart)也正在計劃增加其在倉儲批發量販賣場中的佔比。

為了留著客群,零售店也嘗試提供各種另類的商品販售,譬如提供啤酒和葡萄酒,這些都是無法在線上購買的。一些超市則推出「熟食區」,烹製美味的新鮮食品(如牛排和龍蝦),吸引人們來店消費。

趨勢三|電商成長:成長來自於老年人口和生鮮食品

在COVID-19 流行期間,全球網上購物顯著增加。在韓國,線上購物在總「零售」(retail)額中的佔比,增長至 41% 以上,而在「食品零售」(grocery)市場中佔比約為24%。

根據韓國消費者機構的一項調查,2021年,老年人(60歲及以上)的網上消費額比前兩年增加了十倍,遠遠超過了此期間整體網上消費額的兩倍增長。

此外,在韓國的線上購物中,生鮮食品是一個重要的增長領域。在調查中,4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會選擇部分烹飪或預先包裝的新鮮食品,明顯高於全球平均 34%,顯示了韓國消費者對新鮮產品的積極需求。然而,一些韓國人對於新鮮食品的品質和保存,仍存有疑慮,這成為阻礙他們進行線上購物的一個潛在限制因素。

因此,在線上食品零售市場,提高消費者對新鮮產品質量和保存情況的信任感,以及提供方便的運送選項和優質的客戶體驗,將是促進市場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

趨勢四|永續理念(Sustainability)成為食品類消費的重要考量

在食品零售市場中,永續不僅僅是一個口號。韓國消費者對於零售業的環境責任,並沒有太高的興趣,但來到食品零售卻完全不一樣。與其他國家相比,韓國消費者有更高的意願,為環保的食品與包裝支付更多的費用。超市推出減糖、減少人工成分,並增加額外營養的產品,直接迎來收益的增長。

在未來,永續將會成為食品市場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對於零售商和製造商來說,透過推出更多的永續與環保包裝,將能夠更好滿足消費者對永續理念的期待。

趨勢五|多元的消費面向,「高端」與「平價」市場同時成長

在過去,高價的食品零售屬於小眾市場,但這個現象正在轉變。過去兩年,樂天百貨的高價食品類別年增長率超過35%,現代百貨公司最近開始在高價的本地美食上進行直播,也吸引了許多二三十歲的消費者。

「折扣店」(美國用法,類似便利超商)(Discounters)和「綜合商店」(類似大創百貨、49元商店等)(Variety Stores)也在崛起。過去五年,超商的市場每年增長 8%,到 2021 年已達到 30 億美元。像大創和 No Brand 這樣的低價商店,在零售市場也持續成長。No Brand 的銷售額從 2017 年到 2021 年以每年 32% 的「複合年均增長率」(CAGR)增長,其食品類別持續增長,特別是餅乾、罐頭、冰淇淋等類別。高收入的消費者也會造訪低價商店,特別會被點心、零食和加熱食品所吸引。

整體來說,這些趨勢對零售業將有重大的影響,經營者需仔細留意消費模式和市場的變化,才能迅速反應以取得競爭優勢。

via:Mckins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