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咖啡界 Apple」的藍瓶咖啡,是如何從實體跨進電商的?——《Google 衝刺工作法》
本文摘錄自《 Google 衝刺工作法【暢銷新裝版】》,時報出版,傑克.納普、約翰.澤拉斯基、布雷登.柯維茲 著

2002年,單簧管樂手詹姆斯.費里曼(James Freeman)放棄職業樂手的工作,自行創業,經營起……一輛咖啡車。
詹姆斯熱愛新鮮烘焙的咖啡豆。當時在舊金山地區,幾乎不可能找到包裝袋上印著烘焙日期的咖啡豆,因此詹姆斯決定自己來。
他在自家的盆栽棚小心烘咖啡豆,然後開車到加州柏克萊和奧克蘭的農夫市集,在那裡泡咖啡,一杯一杯販售。他待客禮貌親切,而且他泡的咖啡非常好喝。
圖片來源:Hypebeast,〈HOW TO: Blue Bottle Coffee 創意總監 James Freeman 示範完美手沖咖啡〉
詹姆斯和他名為藍瓶咖啡(Blue Bottle Coffee)的咖啡車,很快吸引了一群追隨者。2005年,他在舊金山朋友的車庫建立了藍瓶咖啡的第一個固定據點。隨著業務成長,接下來幾年間他緩慢地開設更多咖啡店。到了 2012 年,藍瓶在舊金山、奧克蘭、曼哈頓和布魯克林開設多家咖啡店。許多人會認為這盤生意堪稱完美。藍瓶的咖啡獲評為全美頂級咖啡,咖啡師友善又博學,甚至咖啡店的內部裝潢也近乎完美:木架、雅緻的瓷磚,以及一個完美天藍色的低調藍瓶商標。
但詹姆斯不認為他的生意完美或完整。他對咖啡和招待顧客的熱情絲毫未減,而且希望把「藍瓶體驗」帶給更多咖啡愛好者。他希望開更多的咖啡店。他希望能將新鮮烘焙的咖啡豆送到顧客家裡,即使他們住家附近沒有藍瓶咖啡店。
如果他當年的咖啡車是人造衛星,那麼藍瓶下一階段的發展就像是登上月球。
2012 年 10 月,藍瓶咖啡向一群矽谷投資人(包括 Google 創投(Google Ventures,簡稱GV )籌集 2,000 萬美元的資本。詹姆斯為這筆錢研擬了許多計畫,其中最重要的項目之一,是建立一家更好的線上商店來銷售新鮮烘焙的咖啡豆。但藍瓶不是一家科技公司,詹姆斯也完全不是線上零售專家,他該如何把藍瓶咖啡的魅力轉移到智慧型手機和筆記型電腦上?
數週之後,12 月某個晴朗的下午,布雷登.柯維茲 Braden Kowitz 和 約翰.澤拉斯基 John Zeratsky 與詹姆斯會面,他們圍著一個櫃台坐下來,邊喝咖啡邊談藍瓶面臨的難題。這家線上商店對公司很重要,需要投入時間和金錢才能做好,而且不容易知道該從哪裡做起。換句話說,這看來是非常適合運用 Sprint 衝刺計畫 的一種情況。詹姆斯也同意這一點。
他們討論誰應該參與衝刺計畫。
要負責建立線上商店的程式設計師顯然應該參加。此外,詹姆斯認為藍瓶的營運長、財務長和公關經理應該參加。他覺得負責處理顧客詢問和投訴的顧客服務總監也應該參加。他甚至把公司執行主席米漢 Bryan Meehan 也列進來。米漢是零售專家,在英國創立了一家有機食品連鎖店集團。詹姆斯本人當然也會參與整個衝刺計畫的過程。
建立線上商店基本上是一種軟體專案,這是我們的 GV 團隊非常熟悉的工作。但是,上述這群人完全不像是傳統的軟體團隊。他們都是非常忙碌的人,將為了衝刺計畫放下一整個星期的其他重要工作。衝刺計畫值得他們付出這些時間嗎?
衝刺計畫週的星期一早上,藍瓶團隊聚集在 GV 舊金山辦公室的一間會議室。我們在白板上畫出示意圖,反映咖啡顧客可能如何逛藍瓶的線上商店。

藍瓶團隊把目標情境設定為新顧客購買咖啡豆,但我們遇到一個大問題:咖啡豆該如何分門別類?顧客有十多種咖啡豆可以選擇,每一種使用的包裝袋幾乎一模一樣。而且不同於藍瓶咖啡店,線上商店並沒有咖啡師提供意見,幫助顧客選擇咖啡豆。
問題的答案似乎顯而易見。從精品咖啡豆業者到主流巨擘如星巴克,零售商通常按照產區替咖啡豆分類:非洲、拉丁美洲、太平洋地區;宏都拉斯咖啡或衣索比亞咖啡。藍瓶如果也以同樣方式來替咖啡豆分類,是很合理的。
「我必須承認一件事,」布雷登開口了。所有人都看著他。
「我很喜歡喝咖啡,ok?我家有電子秤和所有其他設備,但我不知道那些產區代表什麼。」
大家靜了下來。我們都刻意不去看詹姆斯。畢竟布雷登承認這點雖然勇敢,但可能會被視為「異端邪說」。
「這沒問題,」詹姆斯說。閘門打開了。約翰和傑克都不知道咖啡產區的差別,丹尼爾.柏卡也是。我們經常一起喝咖啡,但我們都不曾承認自己對咖啡所知不多。
這時候藍瓶的顧客服務總監席拉.傑魯索(Serah Giarusso)捻了一下手指,問道:
「我們在咖啡店會做什麼?」
她接著說,咖啡師應該會經常遇到布雷登那種情況:顧客來店裡想買咖啡豆,但不確定該買哪一種。
詹姆斯是個喜歡深思、有話慢慢講的人。他想了一下,然後答道:
「泡咖啡的方法非常重要。我們因此教咖啡師問顧客一個簡單的問題:『你在家裡是怎麼泡咖啡的?』」
詹姆斯說,咖啡師會看顧客是使用 Chemex 手沖咖啡濾壺、法式濾壓壺、Mr. Coffee 咖啡機還是其他工具,然後建議合適的咖啡豆。
「你在家裡是怎麼泡咖啡的……?」布雷登重複這句話。每個人都在記筆記。詹姆斯在衝刺計畫一開始時便說明了他的願景:線上商店必須像實體咖啡店那樣殷勤待客。看來我們已經掌握到一些要點。
第二天,我們忙著研擬線上商店的構想。週三早上,我們有 15 個不同的方案。方案數目太多,不能全部拿來請顧客檢驗。我們投票選出喜歡的方案,把範圍縮窄,然後由決策者詹姆斯選出三個方案來做測試。
第一個方案是刻意希望線上商店像實體咖啡店:網頁給人置身一家藍瓶咖啡店的感覺,能看到許多木架。第二個方案會有許多文字,模仿咖啡師與顧客的常見對話。詹姆斯選的第三個方案,是以泡咖啡的方法替咖啡豆分類,也就是把「你在家裡怎麼泡咖啡」這個問題帶到電腦螢幕上。
詹姆斯選了三個相互競爭的構想。我們應該選擇哪個來做原型和測試呢?網頁像咖啡店的構想最吸引人。藍瓶的美學品味廣受推崇,相同品味的網站在市場將獨樹一幟。我們必須測試這個構想,而它與其他方案是不相容的。但另外兩個方案也真的很誘人。
我們遲遲無法選定一個。因此我們決定三個方案都製作原型,畢竟我們不必真的做出一個可以實際運作的網站,每一個線上商店只需要幾個關鍵的螢幕模樣。我們與藍瓶團隊攜手,利用 Keynote 簡報軟體做了看起來像真實網站的一系列圖片。我們花了一點心思,在完全不涉及電腦程式設計工作的情況下,將這些圖片轉化為可供顧客測試的網站原型。
星期五,我們看顧客參與測試和接受訪問。我們安排咖啡愛好者在幾個網站購買咖啡豆,並將藍瓶的三個網站原型混在其中;為了避免洩露它們的「身分」,我們替每一個網站原型取了一個假名字。

我們看到了一些形態。那個所有人寄予厚望的木架網站,我們覺得它很漂亮,但很多顧客說它「俗套」和「不可信」,另外兩個原型得到的評價則好得多。「你在家裡怎麼泡咖啡」的設計運作順暢。「很多文字」的設計讓我們震驚:人們會看完所有文字,額外資訊活靈活現地展現出藍瓶的想法和專長。
一名顧客便說:「這些人真的懂咖啡。」
詹姆斯和他的藍瓶團隊藉由這次衝刺計畫,建立了信心。做完這次衝刺計畫之後,他們幾乎已經能確定線上商店該如何運作。而且他們做這件事的方式,符合他們殷勤待客的原則。他們相信線上商店可以提供真實的藍瓶體驗。
幾個月後,藍瓶推出他們的新網站,線上銷售額成長率隨著倍增。第二年,他們收購一家咖啡訂購公司。在團隊規模擴大和採用新技術的情況下,他們擴展線上商店,並開始試驗提供新產品。
他們知道,線上商店需要多年時間才能做好,但藉由那次衝刺計畫,他們起了一個很好的頭。
避開冤枉路 X 即時反應 X 提高勝率,幫助您在市場變化中快速突圍
企業家與領導者每天必須面對並回答許多重大問題,例如:哪些地方值得投注資源、集中努力,又該如何開始?你的構想在現實中看起來會如何?要經過多少次會議和討論,才能確保你獲得的是正確的解決方案?
現在,有一種確實可靠又十分迅速的方法能回答上述問題 —— SPRINT 衝刺計畫。
「 SPRINT 衝刺計畫」是 Google 創投團隊認證的五天五步驟工作流程,藉由設計、建立原型和邀請顧客實地測試構想,在五天內就能解決各種商業難題,並且已在 Google 內部及超過 100 家新創公司證實有效!
超過百次的實證證明,衝刺計畫一次又一次地凝聚團隊,並賦予各種構想生命力。
全公司(部門)花一整個星期只針對一個新任務做衝刺,聽起來是不是很瘋狂?
周振驊|燒賣研究所共同創辦人
本書想分享給大家的就是這麼違反常理的做法。
但,想想你所處的工作中,開發半年產品才發現跟競爭者一模一樣、做了好幾星期的企劃被老闆一次打槍、企劃分給團隊成員卻總沒有下文……這些讓你與團隊成員們持續痛苦的事,若能一週一起共同解決才是更有效率的做法。
別迷信傳統工作站的工作方式,快來試試 Sprint 衝刺計畫、完成更多新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