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是什麼?新手做電商前,需要知道的 5 項重點
近十年來網路普及,民眾對行動支付和網路購物的接受度日益提升,而電商和大多數人理解的傳統銷售模式相反,不需要面對面、不一定要有實體門市也能進行交易。
另外商品上架電商平台越來越易用、好上手,經營電商的門檻降低,只需要一台網路連線順暢的電腦、找到可銷售的商品、可曝光商品的平台,人人都可以開始做電商。
電商經營的便利性不僅突破了實體販售有的地區限制,更為許多上班族提供了新的賺錢方式,不過,電商到底是什麼?涵括多少服務範圍?初次開始經營電商又該注意什麼?
電商是什麼?
電商是「電子商務」(E-Commerce, EC)的簡稱,可泛指所有透過網路或線上交易的商業模式,簡單來說就是「網路買賣」或是「用網路做生意」,在網上賣二手拍、網路購物、跟網紅團購……都可以算是電商的一種。
電商經營看起來簡單,實則有許多要注意的眉角!以下就從常見的電商經營類型、平台、做電商前需評估的重點、學習資源等等進行介紹,新手看完就立刻開始你的電商事業吧!
電商經營的類型
電商經營的方式依照「銷售模式」和「目標客群」可分為以下常見的經營類型,依序說明如下:
1. B2B (Business to Business)
B2B (Business to Business)指「企業對企業」,也就是企業之間以電商方式銷售自己的產品或服務。
例如:Microsoft 或 APPLE 公司將自家的文書處理系統銷售給企業公司的員工統一使用;Hahow 將特定線上課程銷售給企業作為內部訓練課程使用,都屬於 B2B 電商。B2B 通常交易金額較龐大,銷售的商品需規模化且有一定品質保證。
2. B2C (Business to Customer)
B2C (Business to Customer)指「企業對消費者」,企業將產品或服務透過電商形式直接銷售給消費者。常見的購物平台幾乎都是屬於 B2C,例如:蝦皮購物、momo購物網、PChome24h購物、博客來等等,消費者下單購買後,由賣家出貨、經過物流再送到消費者手中。
由於賣家面對的是廣大的消費者,銷售常需要搭配各種線上促銷活動刺激消費;也因爲 B2C 讓消費者可以直接在線上查閱商品資訊、問答、購物和退貨,與賣家直接溝通,能提供客製化或具有人情味的客服體驗特別重要!
3. C2C (Customer to Customer)
C2C (Customer to Customer)指「消費者直接對消費者」的電商銷售形式。最常見的就是個人的二手拍賣出清,許多人並非專職賣家,只是將自己的二手衣物、用不到的物品上架到露天拍賣、旋轉拍賣或臉書社團等線上平台,降價轉賣給需要的人。
不過這種銷售方式還是有上架商品到平台上的流程,大多仍需負擔平台或轉帳的手續費,加上包裝、溝通等隱形成本,有時候不見得划算。
4. B2B2C(Business to Business to Consumer)
B2B2C(Business to Business to Consumer)即「企業對企業再對消費者」,這種電商銷售方式包含前面 B2B 和 B2C 兩種銷售模式;上游企業將產品服務轉由中間企業處理物流、金流或是行銷活動,最後再轉到消費者手上。上游企業大多以月結或其他約定形式固定向平台請貨款,平台則向企業收取服務費。
許多傳統企業在轉型電商的過程中,若尚未建置官網,常會選擇先將商品上架到蝦皮、momo 等大型電商平台,由平台方協助曝光銷售給消費者,所以消費者也能在大型電商平台購買到特定品牌的伴手禮、日用品。
5. O2O (Online to Offline)
O2O (Online to Offline)就是常聽到的「線上消費帶動線下活動」、「線上導線下」,主要是針對原先只以電商/實體為主要銷售方式的企業公司,或是同時擁有線上商城及實體門市的產業公司,透過網路廣告、線上促銷去吸引消費者先在網路消費,再到線下進行服務體驗。
例如:Gomaji 、生活市集都屬於 O2O,或是店家先在官網曝光及銷售資訊,消費者下單付款、預購、留下資料後再到門市取貨,店家便可在面對面時進一步提供試吃試用或其他延伸服務,與消費者建立更深度的關係。
6. OMO(Online merge Offline 或 Offline merge Online)
OMO(Online merge Offline 或 Offline merge Online)就是近年來常被行銷領域提起的「虛實整合」,可說是 O2O 的進化版!消費者的體驗不再被明確區分為線上、線下兩個區段,也沒有純粹的電商和實體之分,只要接觸過特定公司的服務、留下過資料、成為會員,消費時都能以「同一個會員身份」獲得同樣等級的服務和體驗。
例如: 在星巴克買咖啡,可用手機 APP 完成線上行動預點或預購,到指定門市提貨、累積點數;或是在蝦皮商城付款後,在蝦皮店到店掃碼取件。
3 個電商經營管道與平台
電商平台就是在網路上做生意的店面(網店),以實體店的概念對照想像的話,選擇電商平台同樣必須考慮所有形象展示、銷售商品需要的環節,例如:店面裝潢設計、如何收費結帳、如何進出貨、開發票等等諸多細節。
以下介紹 3 大常見的電商平台類型,分別是自架站/自架平台、開店平台及通路平台,本文也將簡介不同平台各自的優缺點,想經營電商的話,建議依據自己的需求去選擇最適合的平台。
1. 自架站/自架平台
自架站/自架平台,顧名思義就是自己架設電商平台,從功能面可大致再分為「品牌型」和「購物型」,兩種都必須由賣家自己一手包辦網站做生意需要的各種功能設定及串接,細節龐雜。不過,現在已有一些免費的網站架設工具協助簡化架站流程,例如:WordPress、Wix、Weebly、Woocommerce 可供使用。
自架站一般適合已經非常清楚個人需求、熟悉銷售環節、有網站架設專業的人,或是公司已發展到一定規模、可負擔後續平台的營運成本,否則這種平台類型對電商新手來說難度較高。
- 優點:營運資料可自控、不太需要配合平台政策
- 缺點:有專業門檻、需花較多時間和人力成本做後續維護
2. 開店平台
「開店平台」則是滿足賣家在網路上做生意所提供的開店服務。這類開店平台提供多樣化的功能模組讓賣家選擇,賣家可依照自己的需求、商品數量、營業額等等,去選購不同等級的包套方案,所需項目可再逐一加購。
開店平台依照類型可大致分為「一頁式」和「官網商城」兩種,前者像是一頁商店Super Landing;後者像是 CYBERBIZ、91APP、QDM、waca、SHOPLINE、Shopify 等。
- 優點:模組選擇多、管理方便
- 缺點:功能需逐一解鎖、使用方式需依照平台規定、有資安疑慮
3. 通路平台
「通路平台」較前述兩種平台的概念則更單純,這類平台提供的是上架空間,開放讓不同的網路賣家上架商品、進行交易,主打的是通路商品的豐富性,向賣家收取通路上架費,而通路平台本身不介入買賣雙方的交易細節,PChome、momo、蝦皮、露天等等都屬於通路平台。
- 優點:大型通路大多自帶流量和曝光,促銷活動多,能吸引消費者
- 缺點:需與同類型的品牌和商品競爭,上架方式、促銷活動、收費規定都受平台政策左右
一定要有電商網站嗎?『電商網站』與『實體店家』的差異
雖然同樣是做生意,電商平台和實體店面還是有些不同。到底要做電商網站還是實體店家,可從以下幾點評估:
1. 固定成本
電商平台和實體店最大差異在於固定成本,特別是店租及初期人事支出。實體店寸土寸金,佔地面積、地段好壞都影響租金多寡,有基本的水電費、設備管理費,門市的上架商品數和存貨受空間限制。
而電商平台則主要是繳交平台主機費、代管費及營運費用,熟悉平台上架功能和技術,甚至不需要額外請人,平台批次上架或甚至有一鍵上架功能,可上架超過千項商品。
2. 顧客體驗
電商平台與實體店面在顧客體驗方面有最顯著的差別。因應「體驗行銷」風潮,許多電商平台透過 AI 、真人客服嘗試虛實整合、提供如實體店一般一對一客製化的服務,但實體店員所能傳遞的人情味、即時觀察回饋客戶、甚至是「見面三分情」的關係維護方式,不少實體店更透過策展和場景打造,營造獨特的情境體驗(例如網美店),都是電商平台暫時無法完全取代的部分。
3. 時空限制
電商平台最大的優勢就是突破了時空地域的限制,讓消費者可以隨時想逛就逛、想買就買,多數電商客服甚至 24 小時在線服務、解答客戶疑問。這是實體店較難以達到的。
4. 購買流程
逛電商平台比逛實體店容易受到其他商品誘惑而分心,特別是電商平台與商家的促銷活動較實體店頻繁許多,平台與商家的活動甚至可分別舉辦,消費者的購買流程容易被干擾、中斷或同時瀏覽跨商家或多商品;加上商品運送需要等待,退換貨率往往較實體店高許多。
5. 數據追蹤難易度
電商平台大多可透過系統工具進行精準的顧客及商品資料分析,例如單一客戶的瀏覽次數、訪客數、購買數、回購率,甚至可追蹤在平台上的瀏覽動線等,是實體店較難清楚追蹤和計算的。
準備做電商前的 4 項評估重點
說到這裡,準備開始做電商了嗎?還有以下幾點注意事項要提醒你!分別是:平台選擇與評估、數位行銷推廣、進出貨來源及方式、營業登記及稅務。
1. 平台選擇與評估
參考前述對自架站、開店平台和電商平台的介紹及優缺點,從公司販售品項的多寡、公司營運目標的優先度、未來發展方向等進行評估。選擇什麼樣的電商平台將大大影響管理的難易度、營運成本多寡、曝光量和競爭程度。
2. 數位行銷推廣
「酒香不怕巷子深」那種傳統上純靠口碑的行銷方式在這個時代已不太適用,單純把商品上架到電商平台是不可能自己賣出去的喔!需要思考後續如何搭配其他行銷方式,例如社群媒體、網紅行銷、數位廣告等提高商品曝光度。
3. 營業登記及相關稅務
做網路生意是創業的一種形式,不論是否有實體店面均需額外繳交營業稅,若商品銷售到國外,則需繳納境外稅;許多數位廣告的收費方式例如臉書廣告,繳費時也有境外手續費,累積起來都是不小的支出,若未繳納甚至有違法的可能,做電商之前務必仔細研究產業相關法規及稅務,別賺了錢,最後卻被扣光光、甚至賠本了!
4. 時間、人力及預算
最關鍵的其實是衡量自己能投入多少的時間、人力和可支配預算到底有多少,先做好資源分配、保持彈性、做好風險管理,才不會上線後遇到挑戰便草草收場。
新手學習做電商,有哪些資源呢?
看完以上說明,如果你還不夠有把握,以下再整理出新手想要做電商的一些學習資源,做足功課再上路吧!
1. 線上平台
線上課程如今可說是成人教育的顯學,為平日辛苦的上班族提供另一個極為便利的學習方式!國外線上教育平台 Udemy、Coursera 或是國內的 Hahow、AmazingTalk、TibaMe、PressPlay ,都可以找到電商行銷相關的課程;不少教育培訓單位也將實體課程轉為線上版或提供直播授課服務,例如:燒賣研究所連續推出「電商結構學」、「零售獲利學」,建議可多加利用
2. 實體課程
由於每個人做電商的階段、學習程度和適合的學習吸收方式不一,實體課程仍然推薦給需要更多深度諮詢與人際交流的人。可留意、參考各開店平台或專業的電商教育培訓單位的開課資訊。
3. 追蹤知名講師社群
想要獲取最新的電商趨勢觀察或時事評論,推薦平時就追蹤電商領域的專家和講師社群貼文、訂閱電子報和官網新文章,許多專家講師都不吝與好學者交流觀點、互動、解答,知無不言的程度幾乎是初級顧問諮詢的等級。
4. 相關專業社團
加入開店或電商行銷相關的專業社團也是學習的一種好方式,例如:「燒賣研究所:電商人的培養皿」、「行銷部落-你的行銷靈感庫」、「行銷細節控」,不少以開店平台為主題的社團也常常可以看見其他賣家實務上的經驗討論,例如:WACA電商平台應用與交流、蝦皮賣家互助聯盟等等。
5. 看書
最直接卻又能刺激深度思考的學習方式不外乎是「看書」,啦!雖然資訊更新沒有那麼即時.但往往是編輯統整、提煉過、相對正確的資訊,省去在網路上盲目爬文的時間。
看完文章的你,是否對於「電商是什麼」已經有了基本的認識呢?網路開店看起來容易,實際上要考慮的細節可不少。有心進入電商領域的話,不妨先尋求專業的諮詢、從專業的課程入手,才能少走一些冤枉路喔!